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因為落差才更需要理解


每個人的生命就像是樂譜一樣,因為有太多階段,所以分成許多的小節,然而每個小節的韻律和內涵也都有所不同,有時輕快、有時緩慢,這一步步走來的人生就是如此,它的裡面有著代表歡喜、快樂的音符與節奏,也會有代表悲傷、激憤的段落,所以常常有人說它就像是一首充滿著高低起伏,也有著起承轉合的樂曲。
來自於不同的環境背景的人,都譜著代表每個人的樂章,不盡相同。但每個人都會面臨必需和譜著不同樂曲的人合奏,並且找到一個最和協的搭配點,只要找得到,那必然會是一場轟轟烈烈、深入人心的交響音樂會,但若無法找到,就可能是五音不全,或者變成人人討厭的噪音,沒有人喜歡不協調的雜音,也沒有人願意無緣無故的受噪音所滋擾,所以也都會試著讓自已去找到一個可以聽得下去的搭配點、和協處,縱然無法成為引人入勝的音樂盛會,但也不至於讓人無法承受。要找到那個和協處與搭配點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就是因為有落差才需要理解,理解的第一步叫做「聆聽」,但絕對不是叫別人來聽我們,而是我們主動的去聽別人,將原本許多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誤會化為有跡可循,換句話說,人與人就是因為都會有落差才需要彼此的理解,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人,就算運用複製的科技,也無法保證製造一個一模一樣的人,其思想與行為會與原始主角相同。因此,就是在這樣一個多元而相異的世界裡,我們才更需要「理解」兩個字去創造生命和協的樂章,每張譜都不一樣,但用心透過自我改善,願意放下自我檢討可以改進的地方,那麼都可以在極其不同的段落找到相通點,也就如孔子所言:「知性可以同居」,要真正相處就是要知性,而知性在於理解,甚至可以更深化為「善解」。
每個人都會遇到必而理解他人的時候,但又許多人不願意放下那個高姿態的自我,所以導致理解有始無終,或者根本就無能親自去嚐試理解的滋味,更可惜的是就會錯失了一個可以創造人生美麗樂章的機會。每個人就是有落差才更需要理解,若都長得一模一樣、想法一模一樣、行為模式也一模一樣,那就不太需要理解來降低因為落差所帶來的衝擊,但少了激盪起伏的衝擊,人生也好似沒有什麼事情值得回味,就是因為有這些激盪起伏的階段才會讓人生這首樂曲奏得精彩、有看頭,然而在奏它之前就是要找回如前所述的和協處、搭配點,各退一步的去理解彼此相通的特質,然後譜出屬於人生每個不同階段的優揚樂章,但它的來源就絕對是「理解」與「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