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編輯 刪除 愈來愈不一樣了!

離我們出國時間愈來愈近了,而英文老師們上課的內容也愈顯的實際,最近都教一些所謂的「生存英文」,不管是哪一個老師都一樣,好像是事先套好的,但並沒有!因為他們之間沒有什麼交集,甚至也沒有認識到彼此,但有一點就是老師們對我們真的很用心,他們試圖去理解我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我們要被派遣出去的國家類型是什麼?然後給予我們最好的授課內容,而不是照本宣科。我個人是覺得教育本該如此,但長久以來包括我自已都是在台灣這種封閉式的教育下長大,很少接觸過這種外國式非常opening的教法,除了讓我感覺得沒有壓力之外,更讓我會喜歡用英文來想、來做、來說一切的事。回憶起國中時的我,英文成績只有在國一第一學期的第一次月考級格過(你說那是不是真的很慘!),這或許可以說我自已不長進,但無論如何國中那些老師的教法就是讓我提不起勁來聽,因為很死…都是為了考試而教育,而不是為了引起學生好奇學習的心來教育,這種教育方針其實是失敗的(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的)。上了大學讀過了外交系…還是覺得沒有吸收到「知識」的感覺,特別讓我感受很深的是學校並沒有特定的環境讓我去練習說及強迫我說英文,自然而然讀了外文還是不精通外文的外文系學生在台灣比比皆是。我個人是因為後來轉學,就讀了社會學系,其中教授開了一門課叫做社會學英文,其中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是提起我學習英文興趣的一個開始,到了研究所更是需要它,不會英文…看不懂…必然是會過得很慘!但一路上的大部份時間,我對英文都沒有像現在的感受和充滿著樂趣,也可能是即將出國去服役的關係,所以才開始努力學吧!或許是也不一定,但總之…教育真的是活的,而不是死在課本的內容之中的,教育的活是因為教課的人是活的,所以常常我們在思考的台灣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時…根本的…需要去想想…我們學外國能學得全嗎?如果學不全,那還是要去想一想我們台灣的孩子需要什麼?而不是外國式(或直接說是美國式也可以啦!)的教育都照單全收了,這很不恰當的!台灣有自已的主體性…孩子不一樣的未來,不要為了政治家的理論實踐而犧牲了孩子的未來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