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心理調適課還蠻高中生的

心理調適一直都是現代人的一個生活課題,包括我們來天母受訓都需要上到這種課,可是不知道是我自已「心智」已經能夠自我調適了,還是老師上的課太適合年紀小一點的人,讓我一直覺得這種課有點小無聊。對我而言,對一個學過社會學的人來說,心理學所能夠分析的層面太過於單調,而且太過於個人化了,它通常會忽略了一個人生成的過程和社會化的對個人內化意識形態上的意義,心理學把每個人又細分的太過於細膩了,就造成了不是這種人就會是那種類型的人的一種誤解,其實每個人都同時具有不同的社會性,每個人也同時代表的許許多多的社會角色和身上所代表的社會意義,要我說自已是領導型的、保守型的或者是親善型的人,我覺得自已都有那麼一點點這些類型的一些特質,但這樣的一個綜合型態的人遇上了心理學的分析就會被分成了幾類人,而且相互是互斥的,可能會有重疊,但不可能太多,就以這樣的內容才會讓我覺得無聊。為什麼人就會被看的這麼的簡單,研究心理學的人就一直在關心著人的個體性,但完完全全沒有關注到一個人…完整的人的社會化過程…它背後所存在有價值的意義,所以我才說這是心理學這門科學非常可惜的地方,也引不起年紀大一點點的青年們對它產生十足的興趣,所以今天我們一百多個人上課幾乎都是沒認真在聽的…因為「無聊啊!」現在的我…哈哈…真的還蠻愉快的,因為我覺過了一門具有十足分析力的社會學,它的有趣在於不限制在一個人、二個人、三個人,而是看到整個社會的問題,從根本的社會環境來了解到底是什麼問題造成了人的不快樂…雙重人格…樂觀…積極等等…這些結果都不全然是基於個人的「基因」和心理的個體性的,而是要去看看一個人的成長…社會化過程當中所曾經滲透過的種種外在因素,間接的成為每個人內化作為個人自我的一部份時,就呈現出現在的這個自我,或者也可以說超我也因而呈現,總之,心理的無趣就在於它看的太窄了,難怪無法引起一群大男生的興趣…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