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日 星期六

參與愛鄰義診的初體驗

能夠在海外服役期間參與到幾次義診活動是一件非常慶幸的事,這不只是增長了自己對行動醫療團的認知,更能讓自己實際去體驗什麼叫做付出、犧牲和奉獻。最讓我開心的,無非就是繼二月路竹會義診之後,還能夠在退伍前有幸參與到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靈糧堂)遠赴史國的義診(8/25),可以感受到不同團體之間的異同,也學習到來自不同團體的優缺,或許這會是很好的人生資糧,也都會是有幫助的難得經驗。
每個義診團體到海外所進行的義診工作,其根本的精神似乎不會相差太遠,找尋偏遠地區是為了要讓醫療資源貧乏的人得到健康上的照顧、帶著無我行動力是為了要讓需助得到幫助的人獲得精神上的慰藉、一群人群策群力是為了讓當初參與義診的基本信念找到合適的實踐地,無論他們原本在台灣認不認識彼此,都會因為抱持著相同的理想,並參與同一次的義診而結下了難得的同袍情緣,所有人身上都讓人查覺不到那種「剛認識」的陌生感,因為這群人有著相同的革命情感,以及在特定時間、場合所產生出來的團體認同感,所以瞬間可以馬上成為能夠共事的好朋友。無論任何海外義診團隊,我想這就是他們的相同之處,每個這樣的團體其成員之間都帶著同樣的頻率,這個頻率就叫做「善良」。
就個人曾經參與過路竹會的義診,並體驗了愛鄰協會此次的義診之後,所感受到的就是團體的氣息,雖然成員都是主動、自發的參與這樣的活動,但就本質而言還是有些不同。一個是不帶任何宗教色彩,完全是基於一種人道關懷,還有一點點對義診地區的好奇心,所導引出來的醫療行動;另一者則是存在著濃厚的宗教特質,將自己定位為「神的僕人」的一種精神力量,甚至還帶著所有參與者一同和他們感受神一切美意的鋪排,是依照神的旨意規畫的救世旅程。同樣是來自不同的地方,也同樣都招幕了一群相互不認識,但卻又志同道合的人,因為參與的團體特質不同,也會產生不盡相同的團體文化。
一邊參與義診,也同時讓自己去適應不同的群體,甚至細膩體會其間異同的樂趣,或許它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自我成長。單就工作方面,對我而言和參與路竹會時並沒有兩樣,也是一位搬運工、藥局小職員和溝通者的角色,但若就從兩個團體文化的調適來說,都能夠使人獲得更深層次的收獲,無論是正向成長還是負向的反省,都可以從中去體驗「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對往後可能會參與任何一項團體行動,這段服役期間所獲得的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實戰經驗,值得回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