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To know CANGO today

有一個重要且深具意義的會議今天早上在Mountain Inn舉行,即是個名為CANGO(Coordinating Assembly of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非政府組織所召開的年會(也有點像是研討會),重要的主題在於如何得到物質上的支援、公民社會議題、社會公義議題、貧窮與疾病的問題,以及社區發展(community development)、建立能力(capacity building)與增能(empowerment)等討論,非常的有意思,但重要到最後的關頭還是在於提出該組織當前所面臨的問題~財務窘境。這讓我同時回想到當初在研究所所參與的「公衛教育在社大」團隊,這是一個形同於非政府組織的團體,但是當該組織在運作上遇到了財務才的危機時,最後的求救對象也是找上政府(例如去年的社區防疫培訓),所以在很多形式上說是要脫離政府政治力的控制,但終究還是必需在許多方面的力量要依靠政府,沒有政府的公權力介入的話,很多理想是非常難實踐的。因此,在當時我就相信,任何組織都不可能自行成長、自行獨立運作的,它是人的組織就脫離不了人群居、群體活動的力量和原則。
話說回來,CANGO也是一個非常有理想、有行動力的非政府組織,但在當今面對財務問題時,第一個想要合作的對象就是像Swazi Bank、NedBank和台灣大使館這種政府或者私人企業,欲想合作的對象範圍非常的廣,在會議中也期待、期許著許多人道行動不該只是非政府組織來推動,更該撇開公私利益問題,讓人民成為真正的獲利者才是雙贏。這感覺是CANGO在財務危機時所採取的求生行動,但其論述也不無其道理,在人道救援的工作上,更是不該像台灣部分由一些守舊派的學者、大老所主導的不與政府合作的情況,而是要求與人民共生、共享的機制,如果在實行人道關懷的過程還固執要區分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話,那麼一個組織進行人道關懷的意義也顯的心胸太小,或許該想想,政府方面也需要參與、加入與了解這樣行動的重要性不是嗎?如果是的話,那麼在行動上找尋政府的支持也不為過,甚至是正當的舉動,如同CANGO一樣,他們懂得什麼是合作,懂得關懷是全民的事,也是建立公民社會、社會公義的基本點,這本來就是該讓任何角色都參與進來的事情,不該讓政府(如台灣大使館、技術團、醫療團之類的團體)組織被遺忘,更是要想辦法讓政府也能夠真正的加入關懷的團隊。
CANGO所關懷的議題裡面,無非就是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讓知識獲得的機會平等、讓受教育的機會平等、讓接受醫療的機會平等、讓貧窮再也不是社會低下階層所必需面對的情境、讓每個社會上的人都能夠自我增能與覺醒,讓社區意識抬頭以為自已建立能照顧自已的社區,兼顧社會福利工作與疾病關懷的人道工作,理想是讓每個公民都懂得彼此照顧彼此,讓社會公義一步步的在史瓦濟蘭民間散播開來,藉由NGO團體間的協助、合作來讓更多人懂得保護自已(例如之前美國大使館與美國NGO在史瓦濟蘭所共同發起的WOLK THE NATION行動)。最大的任務也是要讓貧窮者接受到更多的照顧,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一直在我腦海裡面繞著,CANGO所執行的願景一直是以一個outsider的角色來思考史瓦濟蘭民眾的需求,這個會議很大的一個缺憾是少了一般民眾的參與,少了這個真實來自民間的聲音來告訴CANGO該如何做的話,對CANGO來說,這個會議確實有點可惜,或許貧窮者需要的除了金錢上的支援以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需求是身為outsider所無法理解的,一種bottom up的力量在這個組織裡面看不見,感覺還是處於一個學者論談,總是在考慮沒有錢該如何做,並沒有思考到如何讓民眾更自主的建立社區意識和社區能力,套一句在研究所修習健康城市一門課時,我們胡教授所轉述的一句經典句言:哪裡有人,就從哪裡開始(In starting where the people are),重要的是任何行動的主角在哪裡?要關懷的人在何處?要對哪一群人著手、組織起?如果還沒有特定的關懷人群和主題的話(CANGO基本上是有的,主要在於HIV/AIDS的流行問題和兒童及其貧窮家庭的關懷),那麼一切的討論都是紙上談兵,並沒有實踐的著力點,甚至要進行社區組織和建立社區自我照顧能力之前,更要考慮的是:若是人們還沒有把自已的問題釐清,沒有把處理該問題的能力建立好的話,那就不可以被叫做社區組織,充其量只能稱之為社區活動,基本上要帶動人們有意識到社區內的問題與自我需求的認知能力,先從簡單、容易上手與成功機會高的事情開始,並讓人民自已有自我檢視的能力,能夠一而再、再而三的為其社區更生,而專業的角色從開始的引導到中期的協助,一直到後期就必需由民眾自主為導向,不該是一路來都該以專業知識替代民眾的真實想法,而是要讓社區的真實問題和需求從內隱階段到外顯階段,慢慢的表現出來,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LOCAL POWER,如此才能達到專業進入社區的增能效果。對於NGO和社區建構我有許多的理念與想法,包括理論的研讀,希望也是透過來到海外服務可以認識到更多的經驗,看見他國的實踐也必然可以成為未來個人在付諸理論行動的能力,或許來到史瓦濟蘭能夠參與醫療團工作和參與當地一些NGO會議與活動的同時,我也是在進行自我的增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