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上工囉!

星期一開始就真正的一步步的進入在史瓦濟蘭服役軌道了,雖然對於這裡的人事物都還沒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但在我的想法當中,未來慢慢的配合當地技師一些鎖事就可以跟他們愈來愈熟,感情也就愈來愈好。早上吳伯(畜牧的吳專家)來載世鴻到王室牧場,不過他倒是來到團部花了一點時間和我們閒聊一些他長期待在史瓦濟蘭的想法和經驗,當然我也泡上我從台灣帶來的上等好茶來「相請」啦!他一直有在強調一點就是所謂的「台灣觀點」和「南非觀點」的不同,告訴我們不要以台灣生活的角度來思考非洲。以前在讀研究所的時候,也時常提出來和老師、同學分享的一種觀念就是以特定的學術觀(美國觀或者歐洲觀)來思維台灣的衛生政策問題似乎是有點出入的,我們時常在做文獻回顧的時候套用了某種model,然後就直接使用、分析台灣的情況,理論是好的,但用的不對的話,對社會也是沒有什麼有效的幫助。話說回來,如果我們來到非洲生活,在配合行政工作還是以一套台灣的思維來的話,那麼對於當地人和改善當地生活也是沒有特別的幫助的,因為我們若只是想把史瓦濟蘭變成台灣的話,那更是不可能的,因為人文風情,社會文化等等都不盡相同,更何況在個人的行事作風上更是不可能去透過另一人的文化去轉變另外一個人的在地文化的,所以我們第一步就是先放下自我的意識型態,首先就是要學習在地人的生活習慣和步調,不要以台灣的緊繃生活來加諸在他們的身上,而是要去體驗當地的生活節奏,透過如此才能夠讓自已更懂當地人,才能夠更溶入他們的世界來幫忙他們、協助他們。醫療團的成立也是要如此,常常來自台灣的我們想做的事不會是他們想要的,這個過需要和當地政府進行妥協、協商,研討出一套合適且雙方都滿意的醫療或者衛生宣導計劃,在地生活的在地醫療導向就不會是單一來自台灣的思維方式,而是包括了兩者的意見達成所謂的「雙贏」的計劃,當然替代役男不會是計劃的執行者,而是輔助的角色而已,來史瓦醫療團未來的服務工作我想有很多是值得我們一直持續的去學習和反思的,甚至也可以問問自已:「健康的問題是單一的健康有問題嗎?還是社會也出了問題呢?生活環境和生活型態如果可能是一種影響健康的因素的話,那麼我們該做的就不只是醫療或治療了,而是深入社區生活,讓一群不管是王室還是鄉下的貧窮人都能了解疾病預防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生活宣導等等,這就是我所認為的公共衛生應該實踐的工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