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距離


時常自已引以為傲的就是那份「親切感」,但有時候又會過分的期待他人也能夠回饋同等的熱情,直到最近我才發現這似乎是一種錯誤的態度,因為每個人都有其個體性和獨特性,天下不會有和我們想像中完全相同的人,就算是至親至好的朋友、親人也都會有改變的時候,無論是變得更親近,或者變得更疏遠,但就是會變,而我們所形容的所謂「距離感」就因此產生。
人際間「距離」是依個人對人、事、物的直覺所生成,而不是空間上的長度,有時候從「再忙也要和你喝杯咖啡」到「等我有空再說」那就明顯且輕易的就讓人體會到所謂的「距離」,或者過去熟識的朋友不因任何狀況都會很樂意接收彼此的訊息到你怎麼又來了、很煩吶!甚至更直接的告訴其中一方:「啊不是一樣!有什麼好問的…。」把這些情況的基本元素轉換成比較概念化的方式來形容的話,就叫做「熱情」與「冷淡」,其實它所表現的就是一種想法和態度的轉折,直接反映於行為上的表現,也是非常貼近於生活,所以很容易理解。
「熱情」就人際關係而言,所代表的就是一種接近零距離的關係,親近有人情味的表現,人與人之間更有默契,更能相互包容以及體諒,而「冷淡」則反之。特別是男女之間的關係,當雙方都情投意合之時,無論對方表現的如何,都是對的、可以接受的,正所謂的「情人眼裡出西施」,但若當兩人彼此之間已經產生了誤會和溝通上的鴻溝時,那麼無論對方表現的再好,再體貼、溫柔,看起來也都是惹人厭的,怎麼看、怎麼聽都不順眼,也不順耳。這就是「距離」的具體表現,尤其還持續熱情者遇上逐漸冷淡者時,那種距離感更甚於一切,而失落感也更加重、更加的深,當然許多人會在人際上失意也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而引起的,因為「距離」變大會讓人直接的感到挫敗。
每個人都可能會遇上這樣的挫敗感,我自已也是如此,更時常安慰自已這一切只是暫時的考驗,當他人熱情減少時,我更要不改那一本的初衷,無論是對任何人都是要釋出那份熱情,讓這個社會因為有我而更有人情味,也不能讓自已變成「冷淡」無情又傷害別人的劊子手,最常提醒自已的就是在那種維持良好人際距離的態度,而這個態度更需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已的EQ(情緒智商),正確的自我管理才能為自已打理出一條寬廣的人生道路,也才能在人際間保持最完善、圓融的「安全距離」。

沒有留言: